據統計,我國荒漠化土地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 27.3%,而且由于森林覆蓋率低,加之長期以來重采輕育,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是解決土地荒漠化的唯一出路,但在干旱、少雨地區成功造林是全世界的難題。因此尋求一種雨季吸水、旱季放水的物質為植物生長持續提供水分,成為科學家研究的熱點,具有這種功能的保水劑也就應運而生。
保水劑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可在農業、林業、水利、沙產業等領域發揮抗旱保苗、增產增收、改良土壤、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多種功能。
其很多優異的特點是工程方法不能比擬的。因此有業內專家稱保水劑是近年來最有希望被農民接受的又一種新型農用化學制品。保水劑在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發展較快,應用非常廣泛。
保水劑市場真正在中國市場中引起較大反響是1998年,英國華人彭重民博士和比利時教授科特姆從國外把TC( 一種新型保水劑)引入中國。使用后,甘肅干旱又高寒的武勝驛鄉第一次收獲了蔬菜,農民靠賣菜脫了貧,年年種樹樹不活的陜北苗家河村也因此而種活了成片的樹,農民從此有了經濟收入。這一試點的成功在于將保水劑從原來的造林使用推廣至農業生產中,從而引起了干旱地區對保水劑的關注。
國家保水劑生產示范基地目前開發出十幾種農林用保水劑產品,如保水拌種液、營養固化水、草種包衣劑、林果專用保水劑、園林花卉保水劑等,這些產品分別適應不同條件下種植的需要。該基地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保水劑生產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
從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環境和需要等客觀環境條件來看,保水劑產品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其一,從這幾年看,全球及我國的干旱面積在擴大,旱災已經成為對農作物影響最大的天災。其二,我國不僅水資源緊缺,而且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不僅北方旱區缺水,南方很多地區也存在季節性缺水。如果能開發一種可延續使用8~10年,且能反復使用的保水劑,就相當于建了水庫。其三,我國水資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低,應用保水劑,提高水、肥利用率,在技術思路上是可行的。其四,產品科技含量比較高,用途廣,很有潛力。除了在農業、林業方面應用,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也比較廣,在衛生、醫藥、采油、食品方面都可以應用。保水劑是一種中間產品,可進行多用途開發。
農業部在重點推廣的種植業生產技術中,推廣抗旱保水劑的使用被列為可持續發展技術中的第一點。保水劑產品的技術成熟,其應用范圍已從原來單純用于林業生產而推廣至大田作物。有關專家提出,保水劑在一些大田作物上可用作種衣劑的原料,可以同種子工程的實施結合起來加以推廣。不僅北方的干旱地區能用,南方一些季節性干旱地區也可以應用。